互联网治理专家解读“大V前台实名制”:约束“蹭流量”行为

太平洋在线 67 0

互联网乱象治理的又一记“重拳”落地。

10月31日,国内多家网络平台发出了关于引导头部“自媒体”账号前台实名的公告。有别于过去的后台实名,在新规之下,发布涉及社会时事、军事、财经、医疗、司法等内容,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账号,如不同意公示其运营者的真实姓名和职业信息,将会被平台限流、限制商业收益等。南都记者注意到,新规公布短短几天之内,已有“大V”清除百万粉丝,更有甚者选择了注销。

尽管根据各平台的现行规定,前台实名的“门槛”均为50万粉丝以上,不会影响普通用户及发布日常生活分享为主的账号,但新规的实施效果备受公众关注。所谓的“大V实名制”或者“网红实名制”,将为网络舆论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让这项措施平稳落地,尽可能保障各方权益?就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互联网治理专家解读。

互联网治理专家解读“大V前台实名制”:约束“蹭流量”行为-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账号@来去之间 成为前台实名制“试点”。

“网络用户实名制”有其脉络

“全网自媒体要实施前台实名制了……粉丝可以知道自己关注的大V究竟是男是女,是现实中的谁了。”10月13日,微博财经博主@洪榕 用简单通俗的话语预告了“大V实名制”,立时引起广泛热议。实际上,在互联网治理专家看来,这个新规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此前政策的延伸。

“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网络用户实名制’一向被视为重要举措。”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委党校研究员姜方炳向南都记者介绍,“其底层逻辑在于,实现网上网下行为主体身份信息的对应,以此弱化甚至消除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便于对网络行为轨迹的追踪,和网络行为责任的追究。”

早在微博迅速发展的2011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就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通过微博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内容,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账号”,但用户使用微博客服务的名称可自愿选择,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2018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写进条文。

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展示合理范围内的用户账号的IP地址归属地信息,以便公众为公共利益实施监督。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这一规定落实到平台层面,就变成了对特定专业领域的头部“自媒体”账号推行前台实名。当然,对不同平台来说,对具体领域和粉丝量级的要求有所区别。

展开全文

姜方炳介绍:“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以及‘流量为王’商业模式的快速流行,网络信息内容可谓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些‘自媒体’为吸引粉丝、赚取流量,在发布信息时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甚至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发布不实信息,扰乱了网络舆论生态,社会影响恶劣。在此背景下推行‘大V前台实名’,是从关键管理环节入手,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向南都记者指出,从微博发言时的“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到如今的“大V前台实名”,背后的治理逻辑一以贯之,都是希望促使个人在网络的显性舆论场中理性发言,对信息传播的真实性负责,对自己表达的观点负责。“实名制参与网络讨论,首先更容易形成自我约束;同时,将自己的真实身份亮出来,也会带来一种外部观看、监督的压力。所以总体上,我的判断是,前台实名将会促使个人发言更加审慎、更趋于温和。特别是在算法驱动的内容平台当中,过去存在着一些‘蹭’公共话题、无视信息的准确性、用情绪化的发言为自己涨粉的账号,新规对这个群体会有比较强的约束,而且更加便于追责。”

大V实名并不必然导致网暴

从后台实名到前台实名,网络大V们纷纷“卸马甲”,匿名社交的面具不再。

10月中旬,实名新规刚传出风声,音乐人“幼稚园杀手”便主动注销了微博,也有“饭圈大粉”为了不影响自身的现实生活,公开表示将放弃账号。

互联网治理专家解读“大V前台实名制”:约束“蹭流量”行为-第2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11月3日,@天津股侠 主动清粉数百万,只保留90万粉丝。

不少人担忧,前台实名可能会增加网络暴力的风险,造成定向“开盒”、“人肉搜索”的情况。有平台在发布实名新规的同时,也回应了这种关切。

抖音称,将严格保护账号信息安全,除授权展示的真实姓名、企业名称信息外,平台不主动公开账号的其他信息,并限制存在风险行为或异常状态的账号查看他人账号实名信息。同时,将建立专门的防网暴保护机制,上线“一键防网暴”功能,快速、优先处理相关的投诉和举报,对参与网暴的账号视情采取警示教育、禁言、封禁账号等措施。

对此,长期关注网络暴力问题治理的姜方炳分析道,从目前情况来看,前台实名只是一种有限的披露,同时,前台实名并不都是被动的,有不少“自媒体”为了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会主动公开自己的一些真实身份信息。“应该说,前台是否实名,与自媒体大V是否会被‘人肉搜索’、被网暴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他表示,从既往的网络舆论事件来看,有的自媒体大V之所以被“人肉搜索”、被网暴,多与其具体的不当网络言行,或一些敏感信息的“牵出效应”有关。“对于自媒体大V而言,要降低被‘人肉搜索’、被网暴的风险,关键还是要加强网络行为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当然,网络平台在推行‘大V前台实名’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网络用户之间建立畅通高效、公开公正的信息沟通和问题处置机制,切实维护其正当合法的网络使用权益和个人信息安全。”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发展研究部部长李俊慧告诉南都记者,不同于普通用户,自媒体大V享受了这一特殊身份带来的影响力,也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负面压力。这种影响力,原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也提示平台:“在实施细节上,需要妥善处理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开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用户的选择权;要动态评估此类做法的正负面影响,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前台实名的新规,是否会抑制网络用户真实的表达意愿?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陈碧撰文指出,匿名机制对网络揭黑者提供了保护,使他们能以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进行表达,实名制的推行应当警惕“寒蝉效应”。张志安也表示,前台实名可能会对“大V”在公共热点议题上的建言形成掣肘,特别是在舆论监督、代人爆料等情境中,“体制内”大V为了不影响所在机构,可能会变得更为慎重。

期待平台细化内容监管规则

从日前发布的公告来看,对于“前台实名”,各网络平台均采取了渐进式的思路。

如,抖音称,符合实名信息展示条件的“自媒体”账号将受到站内信通知,如未收到相关通知或提示,则暂时不需要授权展示实名信息。公告未明确前台展示功能的具体上线时间。

微信表示,将分批次分阶段引导粉丝量50万以上的“自媒体”账号对外展示实名信息,近期将首先引导100万粉丝以上的账号对外展示实名信息。

快手公告称,该平台将引导部分“自媒体”账号完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授权在个人账号资料页展示实名信息,相关功能将于近期进行测试,并逐步上线使用,首批将针对粉丝量100万以上,涉国内外新闻、社会热点和医疗、司法等专业领域的账号。

在执行层面,“大V前台实名”的要求,意味着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审核,以保证实名展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已经规定,网站平台应当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有效防止“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加强“自媒体”账号信息核验,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

张志安认为,新的管理规则,在更大程度上赋予了互联网平台在内容监管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了规范“自媒体”账号运营行为的依据。他建议平台,未来应当引入更有效的机制,甄别“脱水”数据,区分大V真实的影响量级;对于“自媒体”账号所属领域的认证,也应制定细致的规则,让不同专业身份的边界感更加清晰。

李俊慧还提示说,平台在落实网络实名制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可以探索更适当的管理要求和方式,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平台应畅通相关渠道,因应纠纷处理、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依法调取账号信息的便捷性,以便更好地促进纠纷化解和案件裁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实习生 李月

标签: 专家解读 实名制 前台 约束 治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